散文組:第三名 爺,我的風獅爺 社會工作學系 黃上豪

「夢中猶聞船砲聲,多少英魂葬風沙,勇武唯存風獅爺,保家衛民遍田野!」印象中, 說起在金門的故事,爺爺總會用他不太流利的台語,鏗鏘唸出這首打油詩作結。那是戰爭結 束後,爺爺選擇暫留金門、另覓出路時,一個鄰居教會他的。身為一個外省老兵,為了生活, 爺爺學起了陌生的語言,在異地跟著討海維生,動盪且艱困的年代,多的是辛酸血淚,爺爺 說來卻都是帶笑的回憶,即使幾次眼角有淚,也是因為感動,性格寬厚的他就是這樣教我們 的──不要忘了受過的恩與愛。



即使詩聽到都會背了,我卻是直到國中才得以見到風獅爺的廬山真面目,當時,好友和 家人到金門玩,帶回一隻風獅爺的吊飾送我做禮物,並跟我分享了風獅爺的由來和作用。但 看那捲髮、大眼、寬鼻的樣子,實在很難想像詩中為何會用勇武來形容,至於被居民視作驅 邪避煞的吉祥物,我想除了因為那雄立昂揚的姿態,還有就是看著喜慶的表情吧!



這個吊飾我一直珍藏著,上了金門大學,我才有機會一睹風獅爺的神采,加上所學的專 業要深入社區做實務練習,閒聊間我也得以從當地耆老口中聽到更多風獅爺的傳說。雖說石 像大小各異,但那頂天立地、雄據一方的氣勢,絲毫不受體型影響,親身接觸後我更了解到, 所謂「勇武」是一種精神,那因崇敬而生的力量,也成了早期無依、無措的小老百姓的心靈 慰藉。



去年初,爺爺糖尿病情惡化,更因此患上阿茲海默症。某天我在醫院陪爺爺,同他聊起 了那些他跟我說的金門故事,爺爺忽然精神抖擻起來,叨唸起許多應該被現在的他忘記了的 人事,雖則他記得的都是過去,依然認不出眼前的我,但我還是為爺爺的好轉感到開心。我 將風獅爺的吊飾交到爺爺手上,爺爺見狀露出久違的笑容,反覆把玩著,一邊低低唸起那首 打油詩。



許是風獅爺真有靈佑,爺爺的病況穩定下來,我找了條紅繩將風獅爺的吊飾做成項鍊, 掛在爺爺的脖子上,爺爺更給這隻塗裝斑斕、抓著綵球的風獅爺像起了名字叫「阿彩」!適



逢「大膽島」開放觀光,得知這個消息的我,在與爸媽商量後,全家陪著爺爺登島訪舊。 很難想像是這麼個蕞爾之島和幾幢簡陋的建物,築起了興亡榮辱的拉鋸線,歷史如潮,



當年的驚濤駭浪遠去,又是好幾波的洪流,一度荒廢的大膽島,雖經過整建卻還是滿目蒼涼, 但在爺爺的眼中,沒了當年的炮火連天,或許是另一番煙花燦爛,至少,終於能好好看看這 塊土地。一路上,爺爺就這麼平靜而沉默地望著、想著,我和爸媽也沒多問,只見他精神矍 鑠、眼神銳利,每到一個地點就駐足良久,3D 列印那樣掃描著,像要在這片斷垣殘壁底重建 記憶裡的景致。離島前,爺爺站在碼頭,回身朝島內深深鞠了個躬,我想,那段因為戰亂而 黑白的歲月,此刻回首,已能看見光了吧!











1





回台灣不久,爺爺還是意外辭世了,那趟旅行之後,爺爺在金門的故事被寫進我的生命



裡,不再只是聽說,而是切身感受。看著風獅爺吊飾,不知怎麼竟覺得風獅爺的神情就如爺



爺給人的感覺,時常張著嘴笑、質樸得有些傻氣,是這樣的爺爺默默扛起了國家給他的使命、



還有一個家的責任,他的這份「勇武」精神,使我敬愛、給我安慰,就如風獅爺庇護著金門



世世代代,爺爺會繼續守望著我和這個家吧!